文外围体育app丨壹哥
很多人问壹哥:为什么在质量如此不好,全社会骂声一片的情况下,开发商就是不想办法提升质量。
关于质量危机,我们应该看到的不仅是成本和周期,还有行业内部的分化发展问题。
分化,简单的例子,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之间就存在分化,这是社会阶级的分化,就是穷人越穷,富人越富,两拨人会逐渐朝着分化的两极发展,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很难突破阶级到对方的阵营中去。
今天我们来谈论地产圈里的两个派别之间发生的分化。
大家都知道,地产圈里有一个将产品做到极致的绿城,一套院子做下来成本奇高,资金链上却有大窟窿,品质标杆的第一把交椅是坐上了,企业内部却怨声载道。
从这家企业的身上其实就能看到地产圈存在的一个现象:要么重视质量,把资金链放在火上烤;要么重视金融运作,场子铺得很大,负债很高,企业排位靠前,但是消费者维权不断。将质量和利益兼顾的,很少。万科曾经算一个,但是被今年的315扒了层皮,“地库塌陷”和“水帘洞”事件也足以让他跌落神坛。
近几年,“质量为王”和“周转为王”这两个派别的分化逐渐明晰,重质量的人大多尝到了饥饿的苦果,而重周转的深陷在品质危机的深潭。
以碧桂园为例,假设有个人忽然站出来:“345是不对的,这个时间至少要678,不然质量保证不了!”
脑补一下这个场面吧,大概率这个人呼声是会受到迅速“消音”,根本都不能形成声浪,就没了。
对于重视高质量的一派,道理是一样的。
两伙人并没有明确的谁不服谁,问题在于,在这几年他们全都是泥菩萨过江,质量和周转抓一个就已经焦头烂额,更别提什么“两手抓www.gjyigao.com”或“合作共赢”,能保住底线就算好的。
归根结底,从最开始大家对房地产这个行业就太缺乏敬畏,认为只要入行就能企盼快速达到“颐养天年”,缺乏危机意识,一旦出了问题,根本没有处理能力,到处都是舆论对“开发商不作为”的谴责——也不能怪他们,超出能力范围了——“要钱没有,要命一条”。
谁不想企业全面发展!那这种氛围就显得非常撕裂。
当然,行业内的分化发展问题,是一个系统性危机。
02丨均衡&多元
在发展这件事上,我们希望能达到多元——信息多元、视角多元、观点与结论多元、产品和服务多元。
但是对于市场来说,我们对平稳或者说均衡的诉求明显更高。
比如“楼市能不能永远横盘?”
只要横盘了,刚需就能通过努力买到房子,至少希望是有的;投资者也亏不着,至少把钱存在了房子里,不会贬值。
当然不是下跌。
前车之鉴,2003年,为了让更多人买得起房,香港加大供应,房价暴跌,50万市民游行呼吁政府拯救楼市。
——只有让价格稳定在一个动态的均衡点上,市场才是稳定的。
8月深圳房地产盛典及行业综合评价发布会上,张学凡提出“新加坡是学习榜样”。
怎么选择,最后会决定得到什么结果。
中国的房地产行业,已经发生了畸形突变,过剩的产品仍在在激增,消费者的边界需求通过多途径被不断地抬高,有房子的换大的,有大房子的买房投资,股票套牢的买小户型等升值,刚结婚的赶紧准备买学区房。
几乎每个具有购买力的成年人,都有一个买房梦。
如此情怀激进的市场,“世间仅此一件”。
稀缺,孤品!
对,中国的楼市是一个稀缺品,谁都想从中捞上一笔。
但是壹哥相信,大多数人还是渴望稳定,毕竟楼市的产品是房子,安居才能乐业,最终才能实现盛世大同。
-end-